我們如何聽到聲音
耳朵構造
外耳
外耳構造包括有:耳殼、耳道以及耳膜。這些構造會針對聲音的不同頻率做擴大。耳殼可幫助收集聲波,經過耳道後再將聲音傳到耳膜。中耳
中耳是充滿氣體的空間,包含有人體最小的骨頭→錘骨、砧骨以及蹬骨。三小聽骨從耳膜連結至內耳。耳咽管可平衡中耳與外在環境壓力。內耳
在內耳,聲音是透過耳蝸傳遞,與平衡有關的資訊則經由半規管傳遞。沿著充滿液體的耳蝸內,都附有細小的毛細胞。當聲波傳來時,耳蝸內的液體移動造成毛細胞的彎曲,引發化學反應,將訊息傳送至大腦。如何聽到聲音
外耳集音後,聲波沿著外耳道直至鼓膜,帶動中耳的三塊聽小骨,跟著引起鼓膜振動。鐙骨是聽小骨中最小的一塊,直接連著位於內耳略外側的前庭窗,所以,鐙骨的活動會使前庭窗跟著振動,此振動再經由內耳傳給結構精緻、形似蝸牛的耳蝸。在內耳,許多毛細胞的纖毛隨耳蝸內液體的波動而彎曲,產生神經脈衝。脈衝沿著聽神經傳到聽覺中樞,經過分析和整合,神經脈動就變成我們所聽到的聲音了。聽力與聽閾
聽力,聽力限制,聽力頻率限制 一般年輕人聽到的頻率範圍從16 Hz到20000 Hz,
有些人甚至可以聽到22000 Hz,頻率範圍和音量圖表標示出人耳聽到的頻率及音量範圍,
從圖表裡可以了解到不同之間的區別 (例如語言,音樂,等等)
聽力與聽閾
聽力,聽力限制,聽力頻率限制 一般年輕人聽到的頻率範圍從16 Hz到20000 Hz,有些人甚至可以聽到22000 Hz,頻率範圍和音量圖表標示出人耳聽到的頻率及音量範圍,
從圖表裡可以了解到不同之間的區別 (例如語言,音樂,等等)
最高的聽音限制
當音量大到約120分貝時,耳朵會感到刺痛稱為”痛苦閾值”。 一般人不舒適閾值約在90 ~110分貝之間,對頻率而言,很大因素取決于年齡,小孩能聽到 20000赫茲, 20歲時大約19000 赫茲,35歲大約15000赫茲。
在很多個案中,老人無法聽到全部高頻 。
超低的聽音限制
人耳對約3000赫茲頻率非常敏感,聽閾值約為 -3分貝,大多數語言在這頻率範圍內。人耳聽到最小的聲音稱為”聽閾值”,一般人聽閾的頻率在125赫茲和16 仟赫茲之間,大約為-3分貝到 16分貝。